去寒大補帖:怎麼健康抵抗寒流?
2022-02-28
『哈啾!』寒流來襲,實在冷到不想出門!
要特別注意,溫度降低容易遇到幾個狀況:
氣溫降低,我該怎麼做?#食課營養師 抗寒秘訣大公開!
跟著這樣做,冬天也能活跳跳
充足飲水量
冬天因活動量低,且不易排汗,常常飲水不足,建議每日飲水至少體重*40-50毫升,尤其是在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開水,幫助身體恢復夜晚流失的水分,也讓便便咕溜溜!若沒有充足的飲水量,身體不易代謝廢物,容易造成不規律排便/排尿,不僅會影響口氣,更會影響每日的心情喔。出門也可以選擇使用保溫瓶裝水,除了記錄自己喝了多少水,也可以隨時保持身體溫暖呦!
保持活動量
雖然天氣冷,但是不能只和被子當朋友!記得保持適當的活動量,選擇室內健身房、或是在家跟著youtuber動一動,都是不錯的選擇。適當的肌肉含量,才能幫助身體產生更多熱能(1),保持活動量,不僅幫助控制體重,更能有效避免便秘或心血管的問題呢!
營養師提醒:若在是內外溫差大的狀況下進行戶外運動,可能提升心血管發生率喔,建議選擇室內運動,如欲外出運動,務必做好保暖!
作好保暖
當天氣一下轉冷,容易引起身體的適應反應如下,因此一定要做好保暖啊!否則就會遇到以下幾個問題唷!
1. 呼吸道問題
當鼻腔吸入冷空氣,會刺激鼻內的神經或讓血管收縮,因此容易流鼻水打噴嚏,也可能從過敏轉變成較嚴重的鼻炎哦!若有過多冷空氣進入吸入肺部,也會有緊繃的不適感。
-需著重於口鼻保暖
2. 中風、心血管疾病
頭部、肩頸有較複雜的血管密佈,並連往重要的腦部及心臟,若沒做好保暖,我們的身體也會為了適應而快速縮緊血管,提升中風、心血管疾病之發生率!
-需著重頭、頸部保暖,帽子、圍巾是必須的
3. 食慾大增
手腳等末端非常容易散失熱量,若身體的溫度因此降低,就容易使得身體未產生能量而增加食慾,導致食慾大爆發,反而囤積更多脂肪!
-需著重於軀幹保暖,建議可以戴手套、穿厚襪等等
食物選擇5撇步
氣溫低的時候,是不是常常莫名的想暴食呢?原因就出在:低溫時身體需要更多能量(食物)來禦寒!
跟著營養師這樣吃!就能避免天冷常見的問題,讓冬天一樣活跳跳!
1. 規律飲食很重要!(跟我說三遍)
千萬不要拿天氣冷當作補(吃)充(點)能(零)量(食)的藉口,保持規律且均衡的飲食,才能促進身體的基礎代謝、維持正常的體溫(2)。若要吃點心,也需要注意自己的熱量攝取沒有超過呦。
2. 選擇原型食物及低GI(註1)食物
天氣冷難免會吃火鍋,吃鍋時盡量選擇原型且低GI的食物,像是雞蛋、肉片、青菜,不選擇加工的魚丸、甜不辣等火鍋料。沾醬也可以以薄鹽醬油取代油膩的沙茶醬呦!
3. 足夠蛋白質
蛋白質不僅可以維持生理機能、抑制身體分泌飢餓激素(Ghrelin)來降低食慾、更是飲食中影響身體產熱機制的關鍵(4)。一位成人一天最少需要吃「3個手掌」大小的蛋白質,餐餐選擇烹調正確、健康且足夠的蛋白質,讓自己冬天不僅暖呼呼,而且不會胖呼呼。
4. 選擇優質產熱食物
冬天大口大口喝熱湯(飲)和吃熱食一定覺得很幸福吧!身體瞬間暖呼呼的!營養師建議:可以多加選擇如薑、大蒜、辣椒、肉桂、薑黃等辛香料,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生熱,還可以減少脂肪囤積意想不到抵抗肥胖(5)。
5. 進補要適量
雖然進補能夠讓身體變溫暖,可以馬上揮別冰冷手腳,但是三天兩頭吃「高油、高熱量、含酒量高」的NG食物(如: 燒酒雞、麻油雞、薑母鴨、羊肉爐等),容易提升血液黏稠度,造成心臟病、血栓快速來敲門喔!且對糖尿病患來說,更難以控制血糖。
營養師建議:一週至多2次進補,聚會太多也要學會拒絕喔!自己的健康自己掌握!
天氣冷颼颼,只要記得這些冬天去寒原則,就可以讓自己過個健康又完美的冬天!
註1: GI值又稱為升糖指數,用來衡量糖類對血糖值的影響。常見高GI食物為白土司、白飯及精緻的糖果蛋糕類;低GI食物則是像青菜、牛奶、雞蛋、肉以及雜糧麵包(3)。
食食課課營養師:黃筱雯 營養師撰
參考資料:
1.Lømo, T., Eken, T., Bekkestad Rein, E., & Njå, A. (2020). Body temperature control in rats by muscle tone during rest or sleep. Acta physiologica (Oxford, England), 228(2), e13348.
2.Reinhardt, M., Schlögl, M., Bonfiglio, S., Votruba, S. B., Krakoff, J., & Thearle, M. S. (2016). Lower core body temperature and greater body fat are components of a human thrifty phenotype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(2005), 40(5), 754–760.
3.Atkinson, F. S., Brand-Miller, J. C., Foster-Powell, K., Buyken, A. E., & Goletzke, J. (2021). International tables of glycemic index and glycemic load values 2021: a systematic review.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, 114(5), 1625–1632.
4.Westerterp K. R. (2004). 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. Nutrition & metabolism, 1(1),
5.Lu, M., , Cao, Y., , Xiao, J., , Song, M., , & Ho, C. T., (2018).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anti-obesity effect of bioactive ingredients in common spices: a review. Food & function, 9(9), 4569–4581.
食食課課|每一食,每一課,我們都為您把關
電話專線:0800-282929|08:30-17:30
客服信箱:[email protected]
© 2021 食食課課, All rights reserved.